世纪新能源网-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,聚焦光伏、储能、世纪新能源网、氢能行业。
  •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
  •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

最新!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业绩披露

   2025-04-22 世纪新能源网8290
核心提示:近日,五大电力集团旗舰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出炉

近日,五大电力集团旗舰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出炉。

从营业总收入维度来看,中国华能旗下的华能国际2024年营业总收入最高,达到2455.51亿元,是5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企业;国家电投旗下的中国电力2024年营收增速最快,同比增加22.48%。

从净利润维度来看,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国电电力2024年净利润最高,为166.43亿元;中国大唐旗下的大唐发电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,达到128.07%。

从负债率维度来看,中国电力2024年负债率最低,为41.05%,其余4家企业负债率居于60%—75%区间内。

风、光新能源装机或清洁能源装机数据方面,截至2024年底——

华能国际:光伏累计装机19.84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18.11GW

国电电力:光伏累计装机12.28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9.84GW

大唐发电:光伏累计装机6.04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10.06GW

中国电力:清洁能源装机累计39.57GW

华电国际:清洁能源装机累计13.07GW

此外,光伏們还整理出5家企业2024年的经营概况、新能源业务详情以及2025年最新规划规划。详情如下:

大唐发电:

光伏累计装机6.04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10.06GW

大唐发电是由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发电上市公司。公司所属运营企业及在建项目遍及全国2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现已发展成为绿色低碳、多能互补、高效协同的大型综合能源上市 公司。 

截至2024年底,公司在役装机容量约79,111.227兆瓦。其中,火电煤机47,174兆瓦,约占 59.63%;火电燃机6,632.8兆瓦,约占8.38%;水电9,204.73兆瓦,约占11.64%;世纪新能源网10,058.69 兆瓦,约占12.71%;光伏6,041.007兆瓦,约占7.64%。

2024 年,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2,693.22亿千瓦时,同比上升约3.79%。实现经营收入约 1,234.74 亿元,比上年同期上升0.86%;经营成本完成约1,051.16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2.71%; 实现净利润约68.58亿元,同比上升128.09%;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45.06亿元, 同比上升229.70%;资产总额约3,226.02亿元,比上年末上升6.03%;负债总额约为2,291.18 亿元,比上年末上涨6.23%;资产负债率约为71.02%,比上年末上升0.13个百分点。

电力销售收入约占总主营业务收入的88.34%,同比增加约人民币4.93亿元,主要原因为2024 年本公司上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加。2024年公司发生电力燃料费624.33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1.19亿元。主要原因为2024年本公司火电发电单位 燃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。

2024年,大唐发电新能源发展跃上新高度。新增发电机组容量6,700.263兆瓦,其中世纪新能源网项目2,594.2兆瓦、光伏项目1,704.823 兆瓦,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0.37%,较去年末提高2.62个百分点;核准电源项目14,744.9兆瓦,其中火电煤机项目核准容量4,660兆瓦、世纪新能源网项目核准容量2,031.8 兆瓦、光伏项目核准容量8,053.1兆瓦;在建项目装机规模10,004.24兆瓦,其中火电在建项目装机6,378.06兆瓦、世纪新能源网在建项目装机1,759.3兆瓦、光伏在建项目装机1,866.88兆瓦。

2025 年,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、高水平安全、高效益运营,推动存量增效、成本领先、增量做优、晋位升级,坚决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、提质增效提升战、全面深化改革收官战、电量电价保卫战、亏损企业扭亏战,统筹抓好“十四五”高质 量收官和“十五五”高标准开局,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 

稳效益、降成本,提升高质量发展价值贡献。积极抢抓市场机遇,着力统筹燃料、电量“两个市场”,坚持“两个盘前”抢发效益电量,坚持在稳电价、增热价上多方协同,科学把控采购与库存“两个节奏”,动态优化“市场+长协”的结构配比,加强过程管控,提高保供控价水平。 主动应对电力市场竞争新格局,全面推进实施成本领先攻坚方案,久久为功,促进形成成本领先 文化。 

推动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,全力推进重点基地项目年底前全容量投产,积极开发各类优质新能源项目,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力。 

华能国际:

光伏累计装机19.84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18.11GW

华能国际的主要业务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,利用国内外资金,在国内外开发、建设和运营 燃煤、燃气发电厂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配套港口、航运、增量配电网等设施,为社会提供电力、 热力及综合能源服务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,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45,125兆瓦,其中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51,982兆瓦,占比达到35.82%,同比提升4.58个百分点。

报告期内,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,455.51亿元,同比下降3.48%,主要由于电价同比下降;营业成本2,083.63亿元,同比下降6.80%;营业利润187.43亿元,同比增长41.51%;净利润141.10亿元,同比增长55.35%。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01.35亿元,同比增加16.90亿 元,增幅20.01%,每股收益人民币0.46元,同比增加0.11元,主要由于境内燃料成本降低促进火电增利,且公司新能源规模有序扩增带来增量增利。

截至2024年底,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145,125兆瓦,低碳清洁能源占比为35.82%,其中天然气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3,508兆瓦,占比9.31%,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8109兆瓦,占比12.48%,太阳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9836兆瓦,占比13.67%,水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370兆瓦,占比0.26%,生物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60兆瓦,占比0.11%;其余的64.18%为燃煤发电机组。

2024 年,公司新增基建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9692.76兆瓦,其中新增并网火电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275.05兆瓦,世纪新能源网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2645.75 兆瓦,太阳能可控发电装机容量6771.96兆瓦。

公司全面贯彻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,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,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,力争在“十四五”末期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45%左右。

2025年,电力建设方面,公司将突出抓好绿色低碳转型,大力发展新能源,持续优化火电发展,择优布局调峰气电。以安全发展为基础,以质量效益为中心,以科技创新为支撑,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,统筹抓好安全、质量、造价、技术创新、智慧基建等全方位工作,确保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

电力营销方面,公司将坚持量价统筹、效益为先,密切跟踪电力市场变化,综合研判市场竞争形势和电价走势,充分挖掘电量空间,力争全年发电量实现正增长。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市场交易工作,紧盯重点地区,做好火电、新能源交易策略研究,力争保持电价在合理水平。全力开拓售电市场,做好华能售电品牌建设工作,提升售电收益。优化碳交易策略,降低履约成本。2025年,公司力争完成境内发电量4,850亿千瓦时左右。

国电电力:

光伏累计装机12.28GW,世纪新能源网累计装机9.84GW

国电电力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全国性上市发电公司,主要经营业务为电力、热力生产及销售,产业涉及火电、水电、世纪新能源网、光伏发电等领域,业务分布在全国29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
2024 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1.82亿元,比上年减少1.00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98.31亿元,同比增加75.28%。火电板块净利润100.51亿元,水电板块净利润19.94亿元,世纪新能源网及光伏板块净利润19.23亿元。基本每股收益0.551元/股,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5.48%。

截至2024年末,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1170万千瓦,其中火电7462.90万千瓦,占比66.81%;水电1495.06万千瓦,占比13.39%;世纪新能源网983.98万千瓦,占比8.81%;太阳能光伏1228.06万千瓦,占比10.99%,世纪新能源网、光伏、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控股装机合计3707.10万千瓦,占比33.19%。

2024年,新能源控股装机增加428.53万千瓦,其中世纪新能源网增加54.65万千瓦,太阳能光伏增加373.88万千瓦。 

截至2024年末,公司权益装机容量6267.30万千瓦,其中火电3307.88万千瓦,占比52.78%;水电1159.83万千瓦,占比18.51%;世纪新能源网848.18万千瓦,占比13.53%;太阳能光伏951.42万千瓦,占比15.18%;世纪新能源网、光伏、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权益装机合计2959.43万千瓦,占比47.22%。

2024 年,世纪新能源网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01.75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195.30亿千瓦 时,较上年分别增长7.01%和7.23%;光伏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12.84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111.01 亿千瓦时,较上年分别增长95.89%和93.13%。

2025年,公司将坚持多元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, 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持续扩大有效投资,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,依托已投产火电、水电布局及送出通道优势,深化产业协同开拓新能源发展模式。2025年计划火电核准备案200万千瓦, 开工147万千瓦,投产764万千瓦;水电核准备案272.15万千瓦,开工363.10万千瓦,投产136.50 万千瓦;新能源核准备案1141.81万千瓦,开工519.62万千瓦,投产641.59万千瓦。

面对新能源发展风险,公司将严格履行机会研究、立项、投资决策各阶段流程, 加强项目颠覆性因素排查,详细分析项目消纳限电水平,充分考虑“两个细则”和“辅助调峰” 成本,分析市场化交易、分时电价等相关情况,做好项目综合电价预测分析,加强技术审查力度,压降项目造价,提升项目经济性,提高抗风险能力,积极谋划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发展,探索综合能源基地模式,推进新能源规划可持续发展。

中国电力:

清洁能源装机累计39.57GW

2024年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周年。20年来,集团主营业务已由成立之初的单一煤电,转型为以清洁能源供应为核心、多种类电源互补的多元化结构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,本集团发电厂的合并装机容量为49,390.9兆瓦,同比增加4,372.1兆瓦或9.71%。本集团清洁能源(包括水电、世纪新能源网、光伏发电、气电及环保发电) 的合并装机容量为39,570.9兆瓦, 占本集团合并装机容量总额约80.12%,较上年度上升约4.73个百分点。

2024年,本集团净利润为人民币6,5 39,890,000元,较上年度增加人民币2,0 05,9 35,000元或44.24%。世纪新能源网及光伏发电的收入合计增加人民币6,4 97,9 98,000元,主要是由于透过战略性并购,扩大合并装机容量,以及年内多个发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。2024年,本集团的世纪新能源网及光伏发电板块利润持续增长,分别录得年度利润人民币31.8亿元及人民币17.2亿元,共占本集团年度利润总额75%。

本集团积极应对国家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,加强其对电力市场政策与规则的研究,特别是现货交易、绿证/绿电及碳排放配额等方面。时刻关注改革发展动态,本集团通过增加参与市场电交易,已经争取更多市场售电量及扩大其市场份额。此外,各省附属公司组建其电力营销中心,以优质服务吸引及留住目标客户。

2024年,本集团世纪新能源网上网电价为人民币447.36元/兆瓦时,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24.05元╱兆瓦时,下降主要是由于世纪新能源网平价上网发电项目投产或并入,因而拉低平均上网电价;光伏上网电价为人民币405.19元/兆瓦时,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6.37元/兆瓦时。下降主要是由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投产或并入,因而拉低平均上网电价。

2024年,储能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,908,242,000元, 同比增加人民币1,360,0  59,000元或53.37%。净利润为人民币86,580,000元,反映较上年度大幅增加人民币 49,403,000元或132.89%。年内,新源智储获得多项创新奖项及荣誉,成功落地共52个项目,容量6.02吉瓦时。

2025年,本集团将坚持高品质发展,优化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,集中精力深耕大基地、海上世纪新能源网项目;分区域制定开发策略和投资标准,严格审核把关收益率基准;此外,坚持"深严精优"基建管理要求,高标准推进项目工程建设,确保全面达成里程碑节点目标,打造未来竞争优势。

落实存量项目提质增效,加快低效资产处置和盘活,提升本集团发展项目整体资产品质和回报率。着力提升新能源项目经营质效,加强电力行销,试点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智慧决策和报价,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后的现货交易作好准备。

华电国际:

清洁能源装机累计13.07GW

本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之一,其主要业务为建设、经营发电厂,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、燃气发电机组及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。本公司在运营的控股发电资产遍布全国十二个省、市,地理位置优越,主要处于电力负荷中心、热力负荷中心或煤炭资源丰富区域。截至本报告日,本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控股发电企业共计46家,控股装机容量为59,818.62兆瓦,本公司燃煤发电装机约占本公司控股装机容量的78.15%,燃气发电、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约占21.85%(约13.07GW)。

报告期内,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 1,129.94 亿元,同比下降 3.57%;营业成本约为人民币 1,030.71 亿元,同比下降6.00%;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57.03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.46元。

在项目发展方面,2024年,本公司全年投产电源项目1,508.84 兆瓦,投产项目皆为燃气发电机组。本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认真落实国资委关于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要求,加快存量煤电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,抢占优质的抽蓄项目资源,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,科学推进相关项目发展。

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,煤电机组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,火电发电空间受到挤压。电力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快速推进,对煤电机组的灵活调节能力和边际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,老旧机组因边际成本偏高面临电量、电价双降的风险,供热机组容量电费回收难度亦可能增加。此外,新能源入市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电价下行压力。本公司将加快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和技术升级,提升灵活调节能力与负荷支撑能力。强化电力市场形势研判,动态优化中长期、现货及辅助服务交易策略,提升度电收益。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