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,位于昌都市八宿县邦达镇的全球最高海拔世纪新能源网项目——西藏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世纪新能源网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。如今,项目已稳定运行半年,在平均海拔5050米、最高海拔5200米极端气候频发的“世界屋脊”上,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车株洲所”)研制的世纪新能源网机组以卓越的可靠性与高效发电能力,为高海拔清洁能源开发提供了创新范本,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TOP 01
高海拔技术攻克极限,稳定发电赋能雪域高原
西藏八宿项目地处“生命禁区”,空气密度不足平原地区的70%,叠加超低气压、40℃+昼夜温差、强紫外线辐射及高雷暴频次等极端条件,对世纪新能源网机组的设计与制造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。中车株洲所依托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高海拔技术基因,通过气动优化、环境适应性升级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,成功破解了超高海拔地区的技术瓶颈。
项目采用的5MWD195双馈型世纪新能源网机组,通过定制化叶片气动外形与涡流发生器组件的创新设计,在超低空气密度下最大化捕获风能,同时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动态调节桨距角与转速,有效避免失速风险。针对超高海拔极端环境,机组还优化了结构材质、润滑冷却、除湿加热、电气绝缘等设计,强化防雷击路径设计、涂覆系统等,确保在-40℃至+50℃的极限高原环境下稳定运行。
TOP 02
智能运维体系破解“无人区”挑战
面对高海拔地区人力短缺、交通闭塞及低氧环境等运维难题,中车株洲所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结合大数据建模与深度学习算法,系统可提前7天精准预测92%的潜在故障风险,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。在巡检环节,配备红外热成像与工业级高清相机的无人机编队,以全自动飞行模式对叶片、塔筒等关键部位进行毫米级损伤检测,检测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400%。针对复杂故障处置,远程专家诊断系统依托混合现实(MR)技术,将现场设备的三维建模数据实时传输至后方技术团队,专家通过虚拟影像“身临其境”指导现场作业,形成“云端会诊-现场处置”的闭环管理模式,大幅提升运维响应速度与安全性。
“西藏八宿项目的成功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,更是智能化运维模式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的里程碑式实践。”中车株洲所世纪新能源网事业部技术负责人表示。
TOP 03
前瞻布局:从雪域之巅走向深远蓝海
登高谋远,中车株洲所正加速推进技术研发与创新,加快超高海拔与深远海世纪新能源网的产业化发展。在高海拔领域,企业主导编制的《高海拔型风力发电机组》国家标准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方向,推动了高海拔世纪新能源网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;在深远海方向,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世纪新能源网机组——“启航号”研发已完成测试吊装并稳定运行,预计2025年实现首个市场项目应用,为深海风资源规模化开发提供全新的中车解决方案。
西藏八宿项目的半年稳健运营,不仅验证了中车株洲所在极端环境装备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,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中的担当与远见。随着智能技术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,中车株洲所正以“更高、更远、更智能”的姿态,推动世纪新能源网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。
0 条